妳的月經在求救!破解5大亂經型態背後的健康危機
最近三個月經期都不準時?每次生理期都像在血崩?這些狀況其實是子宮發出的健康警報!婦產科醫師發現,超過7成台灣女性都曾遇過月經失調問題,卻有半數人放任不管…
什麼情況算「亂經」?3分鐘自我檢測法
正常月經週期其實有黃金標準:
- ✅ 週期間隔:21-35天
- ✅ 經期天數:3-7天
- ✅ 總出血量:35-80ml(約濕透3-5片日用衛生棉)
只要超出這些範圍就要注意!醫師分享簡單判斷法:
「該來不來、不該來狂來;該少時多、該多時少」就是典型亂經症狀
5大亂經型態全解析|從症狀看潛在疾病
1. 月經來太勤(週期<21天)
- 🚨 危險指標:一個月來2-3次
- 常見原因:
- 卵巢罷工不排卵
- 黃體功能不足(受精卵難著床)
- 子宮內膜過薄
- 隱藏危機:35%患者會發展成不孕症
2. 月經愛遲到(週期>35天)
- 🚨 危險指標:變成季經甚至年經
- 身體警訊:
- 手腳冰冷+經痛加倍
- 頭痛到想吐
- 皮膚狂冒痘
- 醫師提醒:這類型60%伴隨多囊性卵巢症候群
3. 血崩型經期(>80ml/週期)
- ⚠️ 自測法:每小時換衛生棉+持續3天
- 可能病因:
- 子宮肌瘤(最常見)
- 子宮肌腺症
- 凝血功能異常
- 甲狀腺失調
4. 經血過少型(<35ml/週期)
- 危險情境:
- 突然變少要驗孕(可能是流產徵兆)
- 長期量少恐卵巢早衰
- 常見誤區:吃避孕藥調經反而讓經血更少
5. 血塊連發型
- 正常情況:偶爾少量暗紅色血塊
- 異常警訊:
- 鮮紅色大血塊(超過50元硬幣)
- 伴隨劇烈腹痛
- 血塊出現超過3個月經週期
經期QA特輯|網友最常問的5個尷尬問題
Q1:經血有果凍狀血塊正常嗎?
關鍵看顏色!
- 暗紅黏稠:子宮在清廢物(正常)
- 鮮紅大塊:可能子宮收縮不良或肌瘤作祟
Q2:經期忽冷忽熱還反胃?
當心是「子宮內膜異位症」!其他症狀包括:
- 排便時經痛加重
- 性交疼痛
- 非經期下腹痛
Q3:吃什麼會讓經血變多?
這些地雷食物要避開:
- 酒精類(麻油雞、燒酒雞)
- 高劑量維他命E(堅果、保健食品)
- 活血中藥(當歸、人參)
Q4:經期結束按肚子會痛?
可能是「骨盆腔發炎」殘留!建議做:
- 超音波檢查
- 分泌物培養
- 抗生素治療
Q5:亂經可以自己吃中藥調理?
醫師嚴正警告:
- 需先排除子宮病變
- 亂補可能刺激肌瘤生長
- 中西醫合併治療效果最佳
3招養出黃金週期|從日常生活改善
飲食調理法
- 多喝「四物排骨湯」(避開經期喝)
- 補充Omega-3(鯖魚、亞麻籽)
- 少吃精製糖(蛋糕、手搖飲)
穴位按摩術
- 三陰交穴:腳踝內側向上4指寬
- 血海穴:膝蓋內側上方2寸
- 每天按壓3分鐘,經期暫停
運動建議
- 經期:散步+伸展操
- 排卵期:游泳+騎單車
- 黃體期:瑜伽+皮拉提斯
⚠️ 最後提醒:如果出現「這些症狀」請立即就醫:
- 非經期出血超過3天
- 經痛到無法站立
- 經血有惡臭味
- 衛生棉每小時換1片持續8小時
記得!月經是女性健康晴雨表,別把亂經當習慣。養成記錄週期的好習慣,才能及時揪出潛在疾病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