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久咳到癌末僅3個月!星希亞確診肺腺癌歷程
2012年冬天,星希亞跟多數人一樣以為只是小感冒,在診所被診斷為「鼻竇炎引發鼻涕倒流」。但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後,咳嗽症狀不但沒改善,左邊肩膀還莫名腫起硬塊。轉到大醫院做全身檢查時,胸腔科醫師看著斷層掃描片皺眉:「肺部有陰影,要安排穿刺檢查…」
確診當天情景:
星希亞在部落格回憶,醫師用原子筆指著斷層片上的白點:「這裡、這裡,還有這裡都是腫瘤,已經擴散到淋巴系統。」當下她腦袋空白,只記得問:「還能活多久?」醫師保守估計剩半年,那年她才32歲。
存活率4%的生存戰役
治療過程全紀錄
- 第一階段化療:採用鉑類藥物組合,副作用讓她吐到膽汁都出來
- 標靶藥物接力:檢測出EGFR基因突變,改吃艾瑞莎控制病情
- 腦轉移危機:2015年突然視力模糊,檢查發現癌細胞入侵腦部,緊急做全腦放射治療
- 免疫療法嘗試:2018年參加臨床試驗,自費百萬嘗試新療法
癌友最常問QA
Q:化療真的會掉光頭髮?
A:「我第一次打化療,第14天開始大把掉髮,乾脆剃光戴假髮。不過現在標靶治療副作用輕很多,病友們別太害怕。」
Q:怎麼維持治療信心?
A:「我把每次回診當闖關,腫瘤縮小0.1公分就放煙火慶祝。還成立LINE群組跟病友互相打氣,現在群組裡有8個人都活過5年!」
肺癌早期篩檢關鍵
X光 vs 低劑量電腦斷層比較表
檢測方式 | 可發現腫瘤大小 | 輻射量 | 適合對象 |
---|---|---|---|
傳統X光 | 1公分以上 | 0.1mSv | 一般健檢 |
低劑量CT | 0.3-0.5公分 | 1.5mSv | 高風險族群 |
政府補助對象:
- 50歲以上老菸槍(30包/年以上)
- 有肺癌家族史(父母兄弟姊妹罹癌)
- 常接觸油煙/空汙工作者
自我檢測5要點
- 咳嗽超過2週沒好轉
- 痰中帶血絲超過3天
- 胸口悶痛像被石頭壓
- 聲音沙啞無故變「煙嗓」
- 頸部摸到不會痛的腫塊
星希亞的癌後人生啟示
遺願清單實踐紀錄:
- 2014年澎湖海底潛水:帶著化療泵完成OW潛水證照
- 2016年西藏之旅:在海拔5,000公尺吸著氧氣瓶看星空
- 2019年龍舟賽鼓手:「化療讓手沒力氣,但打鼓那瞬間覺得自己還活著!」
最後的部落格更新:
離世前1個月,她寫下:「如果明天就要說再見,今天我想吃最愛的芒果冰、聽伍佰演唱會、抱抱每個愛我的人。死亡不是終點,是另一段旅程的入場券…」
醫界最新防治建議
台北榮總胸腔科醫師提醒:「近年發現40歲以下肺腺癌患者增加,建議高風險族群每2年做低劑量CT。若檢查發現毛玻璃狀結節(GGO),應持續追蹤變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