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靠藥物也能改善!醫師親授『關鍵第一步』你一定要知道

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自救指南|這些方法比吃藥更重要!

新光醫院婦產科李毅評醫師特別提醒:「超過8%女性受多囊困擾,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中招!」這篇教你用最簡單方法判斷,還有不靠藥物的改善關鍵!


原來這樣就是多囊?3分鐘自我檢測法

符合「鹿特丹準則」2項就要注意!

  1. 月經失調警訊

    • 月經週期>35天
    • 一年來經次數<8次
    • 用衛生棉量明顯減少(可能無排卵)
  2. 雄性素過多特徵

    • 臉部/身體毛髮變粗變多
    • 反覆冒痘難控制
    • 頭頂髮量變稀疏
    • 抽血檢驗睪固酮超標
  3. 超音波照出『珍珠項鍊』

    • 單側卵巢有≥12顆小卵泡(2-9mm)
    • 卵巢體積>10ml

改善多囊兩大黃金守則

第一招|體重管理是核心關鍵

BMI>24必看!減重5-10%驚人效果

  • 每減1kg→降低16%代謝症候群風險
  • 案例分享:28歲陳小姐減重8kg後,月經從亂經變準時!
  • 實用技巧:
    • 早餐吃夠優質蛋白質
    • 下午4點後減少精緻澱粉
    • 每天量體重紀錄曲線

瘦多囊也要注意!

  • 肌肉量不足影響代謝
  • 可做阻抗訓練增加基代
  • 補充肌醇+葉酸助卵泡成熟

第二招|精準醫療介入時機

口服排卵藥使用時機

  • 連續3個月經週期沒自然排卵
  • 搭配陰道超音波追蹤卵泡
  • 常見藥物:Clomiphene Citrate

血糖藥物輔助效果

  • Metformin不只控糖!還能:
    • 改善胰島素阻抗
    • 降低流產風險
    • 調節雄性素分泌
  • 飯中服用減少腸胃不適

不同年齡層的治療策略

年齡層 重點對策 注意事項
<30歲 調整生活型態為主 把握黃金生育期
30-38歲 藥物+飲食雙管齊下 每半年評估卵巢功能
>38歲 考慮人工生殖 AMH值檢測不可少

醫師特別叮嚀

「別把多囊當體質!它會增加這些風險:」

  • 子宮內膜癌機率增3倍
  • 妊娠糖尿病風險高達50%
  • 60%患者合併脂肪肝

最後提醒:

  • 每天11點前就寢
  • 戒含糖手搖飲
  • 定期做AMH檢測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