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親身經歷!確診全紀錄大公開
▍北高奔波埋感染風險
2022年6月12日,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頂著南台灣烈日北上開會。為防病毒傳播,她連午餐都刻意背對人群「面壁獨食」,還半開玩笑提醒台北友人:「現在來台北要特別小心啦!」沒想到這句防疫提醒竟一語成讖。
▍詭異症狀現蹤記
返高兩天後的早晨,林醫師起床時突然感覺「鼻腔像被溫水浸過」,這種從未體驗過的悶熱感讓她警覺抓起床邊快篩。15分鐘判讀期顯示陰性,但1小時後試劑竟浮現「淡到需要打燈才看得見」的第二條線。
「當下超糾結!平常教病人要重驗,換成自己卻拼命找理由說可能是試劑瑕疵…」林醫師回憶當天症狀時而消失時而出現,直到傍晚喉頭再度發熱,晚間九點重驗竟「兩條線秒現形」,這才接受確診事實。
▍醫師變病患的雙重體悟
確診當下最讓林醫師焦慮的竟是隔天工作:「早上要支援疫苗接種站,下午還有30個預約病患,臨時取消超對不起同事!」所幸醫院感控團隊效率驚人,從視訊判陽到收到隔離書只花4小時,讓她見識到高雄防疫系統的扎實運作。
7天隔離期間,林醫師出現「幻嗅」症狀:「明明沒人抽菸,卻整天聞到煙味超困擾!」但最特別的體驗是參加清大線上支持團體,聽到其他確診者分享才知道自己的輕症有多幸運。
▍20年不變的兩大健康守則
身為每天接觸50+患者的身心科醫師,林奕萱堅持「規律作息」與「持續運動」兩大原則:
- 生理時鐘精準到像原子鐘:固定11點入睡、6點晨跑,連假日都不賴床
- 運動當日常保養:從學生時代保持慢跑習慣,看診空檔會做辦公室伸展操
「很多患者以為要吃保健食品才叫養生,其實身體最需要的是穩定節奏。」林醫師強調,當免疫系統習慣規律運作,遇到病毒攻擊時反應效率會大幅提升。
▍確診關懷包開箱趣談
談到隔離生活,林醫師笑說自己根本「超前部署」:「平常就愛囤貨,確診時衛生紙還有12串!」但好奇心驅使下仍領取市府關懷包,打開發現竟有5公斤裝白米,讓居家辦公的她哭笑不得:「是要確診者練習深蹲嗎?」
▍醫病關係的暖心時刻
復工後最讓林醫師感動的是老病人的溫暖反應:
- 70歲阿嬤患者:「我就知道!林醫師請假絕對是確診啦!」
- 憂鬱症患者傳訊:「換我當醫師,要按時吃飯多休息喔!」
- 強迫症患者送上自製防疫包:「酒精棉片排成愛心形狀」
這些互動讓林醫師深刻體會:「生病反而拉近醫病距離,我們都在學習與疫情共存。」
醫師的疫情生存哲學
「新冠肺炎就像人生隨機抽考,重點不是躲過考試,而是平時準備好作答能力。」林奕萱以身心科專業建議:
- 健康資本:睡眠債比金錢債更可怕
- 心理緩衝:保留3-6個月緊急預備金
- 社交存摺:培養至少5位可深夜求救的朋友
最後她笑著補充:「別學我當工作狂!確診最大收穫是發現休息7天醫院也不會倒,現在每週強制自己放假1.5天啦!」